山東出臺環保惠企十條,釋放綠色發展紅利
省政府新聞辦近日舉行“抓改革創新 促高質量發展”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,解讀《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惠企十條》。《惠企十條》涵蓋要素保障、環評審批、政務服務、訴求辦理、重污染應急、固廢管理、執法監管等7個方面,致力于打造生態環境領域一流營商環境,助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。[詳細]
省政府新聞辦近日舉行“抓改革創新 促高質量發展”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,解讀《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惠企十條》。《惠企十條》涵蓋要素保障、環評審批、政務服務、訴求辦理、重污染應急、固廢管理、執法監管等7個方面,致力于打造生態環境領域一流營商環境,助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。[詳細]
在這場能源變革大潮中,泰安立足實際,逐浪前行,從儲能之都到智能微網,從技術突破到產業協同,為助力構建更綠色、更智能、更高效、更穩定的新型電力系統貢獻著泰安力量。[詳細]
今年以來,棗莊高新區企業持續深耕細分領域,聚力創新提質和產品研發,加快推動創新成果轉化,持續為全區“爭先進位 跨越趕超”注入強勁動力。[詳細]
3月15日,東營市與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寧德時代”)簽署零碳城市戰略合作協議,標志著全球首個高比例綠電直供零碳產業園正式落戶東營。這一合作不僅成為黃三角新能源發展的里程碑事件,更揭示了寧德時代在零碳經濟浪潮中布局的邏輯:依托東營的“天時、地利、人和”,搶占新能源產業鏈制高點,推動區域經濟綠色轉型。[詳細]
據最新發布的數據,山東船舶業新接訂單量高達1187萬載重噸,展現了山東在全球船舶制造領域的競爭實力。在全球綠色發展大勢下,船舶業追“新”逐“綠”勢在必行。山東船舶工業不僅強勁復蘇,更在綠色低碳發展和產業推進方面帶來積極信號,滿足船舶高端化、綠色化發展需求。[詳細]
山東省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電力企業數量與履約量均居全國首位,履約任務最重。截至2024年年底,全省累計共有323家重點排放單位參與交易,全國碳排放配額累計買入量1.01億噸,成交額58.32億元;累計賣出量1.33億噸,成交額84.72億元,交易量和交易額均位居全國首位。[詳細]
日前,山東港口煙臺港西港區300萬立方米原油庫區通過最終資質審批正式啟用,成為山東省2025年能源重大建設項目首個投產項目,實現全省能源體系建設“開門紅”。[詳細]
“2024年能源領域投資超過2000億元,居全國第一;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2000萬千瓦左右,裝機規模在沿海省份率先破億并歷史性超越煤電;全省能源發展進入速度最快、質效最好、活力最強的‘黃金期’……”12月30日召開的全省能源工作會議上,一份沉甸甸的能源轉型成績單振奮人心。[詳細]
近日,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《關于健全完善新能源消納體系機制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》的通知,為進一步深化能源電力體制機制改革,全面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,推動新能源規模化高水平利用,加快打造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示范區,制定了若干措施。[詳細]
近年來,比亞迪、吉利等一個個大項目落地,帶動著濟南新能源產業的快速起勢。以新能源汽車、鋰電池、光伏產品為代表的“新三樣”成為經濟增長新動能。前10個月,濟南市“新三樣”產品出口發展迅猛,出口額為10.2億元,同比增長4.2倍。 [詳細]